找到相关内容43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湖北省武汉市伽兰学堂正式开办首期净土共修班

    是对佛陀的教育深刻的理解,帮助破除邪见,用正确的心态实修,最关键的是利益自己的同时还要劝导他人。净土共修班班长耀波法师、副班长道觉法师、东林寺净土弘法班学习代表詹艳法师分别发言,大家对弘扬净土法门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共修班|伽兰学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1/12220232140.html
  • 问:佛教何谓“八种福田”“三种慈悲”?

    烦恼的有学之人,所起的慈悲。 法缘慈悲:是破除我之相,对众生随力随意,拔苦与乐,这是断烦恼达于法空(梵语dharma-nairatmya)的三乘圣人所起的慈悲。 无缘慈悲:是心无分别,普救一切,不但...

    佚名

    八种福田|三种慈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5277702.html
  • 问:做了功德,为什么要做回向?

    回向(梵语parinama)的意思代表何义?就是要我们将所作的一切功德,令自己超越解脱,破除自我执著,因而圆成佛道,下化众生为宗旨。 若修净土法门的佛门弟子,亦必然回向西方,命终之际,往生必成,若不发愿回向著,欲往生净土,终无是处。藕益大师云:“纵得上品善,若不回向,亦不得往生;若芝麻小善,懂得回向,往生必成”。 回向有如此重要,当我们早晚功课作完,乃至作完一切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1377970.html
  • 问:所谓的“开天目”和佛教的“开悟”是不是一回事?

    根本不是一回事。 佛教无论显宗、密宗,或者禅宗,所谓“开悟”,指的就是见道开悟,即见性开悟,是经过修资粮道、加行道,破除见惑、明见性空的超世第一智初生境界。 这种定中智是无色相如虚空无分别境界,也就是无色相意识境界,并非眼睛看到什么东西。所以,经论中称见性开悟境界为“无相虚空”境。 外道和气功师宣称的所谓“开天目&rdquo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06574285715.html
  • 试论明王法在佛法修证历程中的作用

    善恶,乘祖师之加持力用,依缘径会真如。八识田中含有过去世所种的无量异熟种子,如何转化破除,诸经教中未见有说。密教则有明王法专轨对之。密教常称“父母所生身,速证大觉位”,意为即身成佛,此亦为密教宗趣。达此...破除识田中种种结缚心数,摧破其烦恼障和所知障;对外则降伏一切魔障,心内种种“痴顽”破除,自然清净如如,菩提显现。这就是明王法之主旨。  释尊当年菩提树下修证,至色界顶天时,其天主摩醯修罗出来作障难,降...

    卢燊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347934.html
  • 生存与超越——论《金刚经》之终极关怀(二)

    而要争取使之属于我,于是就有了四相和四见。这样便以自我为圆心, 圈起一个封闭的圆, 本真的心却由此而遭蒙蔽, 故《金刚经》要破除我执, 求得真如本性,即本真之心。所以《金刚经》说:“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 即非菩萨。”正因为菩萨无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和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 无无明之妄心, 才现清净本心, 才是菩萨。可见, 这里的“换心”旨在破除人类的种种迷执, 是《...

    韩传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4477002.html
  • 什么才叫“去执著”?

    概念。要破除执著就得如法(仿佛是一种以毒攻毒),我们无始以来执著于一切不可执著的东西,由此执著出了许多业障和烦恼,我们修行的起初就是要刻意破除和熄灭掉这些东西。如法是指“如本然的法则”,是吻合于道,...)。我们在无意识中造了业,下意识地做下许多不好之事(“无记”的一种),难道我们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了吗?世法中过失犯罪也照样得接受法律的制裁。   所以破除迷执,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、什么都不上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5554409.html
  • 略论《金刚经》的叙述特点与修行次第之我见

    矛盾。佛陀教诫诸大菩萨悲智双运,既阐发了广大的菩提心,又开显出破除种种执著的般若智慧,直指菩提,却又无所得。   一、言说和非言说之间的矛盾   佛陀教导诸菩萨突破语言的局限和障碍去了悟佛法的...的执著进行破除。因此经文采取了独特的言说方式:用语言来说明实相,但是为了避免众生因此产生对于语言的执著,因此说过即扫,边说边扫,形成了《金刚经》独特的语言句式“(佛)说……即非……是名……”既要言说,...

    唐黎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180967.html
  • 对佛教与科学之关系的现象学思考

    顺遂事物的思维方式,同时也包括解构和破除对象的思维方式。中国传统哲学所使用的主要是非对象性思维方式。   “真谛”、“俗谛”、“传统科学”和“现代科学”这四方的关系是这样的:俗谛与真谛在这个婆娑世界...相大致与俗谛处于同一个层次上。传统科学当然必须建立在分别心和分别相的基础之上,但其分别的程度大致与俗谛相当,其概念名相也大致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名相相当。这些分别和名相都可以被真谛和中谛所轻易破除,不会...

    李章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584615.html
  • 非心非佛:妄念生死,迷悟一念,应无所住,是修行者的解脱关键

    如果说“即心即佛”是为了破除修行者向外求觅而鼓励其自信自立的一种方便法门,那么,“非心非佛”则是为了进一步破除修行者的知解执著的方法。前者原本在于彻底消解众生心灵本源上的二元对立,填平人们心理上的烦恼杂染与清净佛性之间的鸿沟,引发潜在的智慧功能,造福于生命的提升。揭示事物之间平等性的目的,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妄念执著,不要迷信偏执,任运自然,减少和最终破除因为自己心灵的污染、扭曲而产生的烦恼和痛苦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2959791.html